发布时间:2025-05-20
来源:本站
人无信不立、业无信不兴。对党员、干部而言,信誉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体现,更是政治生命的根基。新时代新征程,党员、干部必须将信誉管理作为必修课,在立信、护信、增信上下功夫,真正以信誉赢得民心、凝聚力量。
信誉是党员、干部的价值和口碑,是联系群众的精神纽带。当前,少数干部存在“表态时信誓旦旦、推进时敷衍塞责”“承诺时拍胸脯、落实时打折扣”的现象,这种言行不一的作风不仅影响工作实效,更会侵蚀党的公信力。党员、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,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不是凭空而来的,而是靠一言一行的积累。因此,要时刻以“言必信、行必果”的标准要求自己,做到承诺前慎重考量、承诺后全力落实。党员、干部只有把“说到做到”作为最基本的政治操守,才能在群众心中树起“靠得住、信得过”的良好形象。
信誉如同瓷器,建立需千日,毁坏只需一时。党员、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,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是建立在每一个承诺兑现、每一件实事落地基础之上的。个别干部因一时失察、一次失信,导致多年积累的信誉毁于一旦,这样的教训极其深刻。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政治信誉,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、以谨慎之心对待承诺、以自省之心对待言行,做到慎始慎初、慎小慎微,不虎头蛇尾。
信誉建设永远在路上。随着社会发展,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已从“有没有办事”升级为“办得好不好”,从“态度如何”深化为“效能怎样”。新时代的党员、干部必须以“专业素养”赢得信任、用“数字赋能”提高效能、靠“先锋作用”树立威信,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站得出来、顶得上去。用一项项惠民工程、一件件民生实绩,不断累积信誉的“复利效应”,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员、干部是最可靠的力量。
来源:组织人事报